就在这时,杨爱源穿着笔挺的军装走进了司令部:“长官,密令已通过绝密渠道发出。要求决死一纵、二纵、三纵、四纵之主要军事主官、政治主官,务必于下月初五之前,齐集吉县,参加‘冬季抗战形势研讨暨高级军官战术集训’。”
他顿了一下,声音压得更低,几乎成了耳语,“名义如此,然各部心腹均已接洽,届时只要名单上的人一到…立刻解除随身武装,予以隔离审查。其部队,则由我们派去的可靠军官持长官手令,就地接管整编。”
晋王只是从鼻腔里发出一个模糊的“嗯”声,算是知道了。
他缓缓转过身,眼神锐利如鹰隼,扫过屋内几个核心幕僚的脸:“牺盟会,搞成了八路军的外围;新军(决死纵队),快变成八路军的预备队了!再不动手,这晋省到底姓什么,可就难说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刺骨的寒意,“此乃釜底抽薪!必须快、准、狠!把那些赤化的根子,从决死队里,连根拔掉!一个不留!”
“是!长官英明!”幕僚们齐声应道,心里却是各有各的想法。
虚假的政治斗争:双方斗智斗勇寻找证据,在艰难中求平衡。
真正的政治斗争:我觉得你有威胁,就随便找个借口,把你的人调出来,然后暗杀、监禁,反正怎么粗暴怎么来。
反正这天下,兵强马壮者居之!
第二战区司令部高调打出“冬季抗战形势研讨暨高级军官战术集训”的幌子,但在这个风声鹤唳的时刻,其背后的真实意图,在有心人眼中昭然若揭。
实际上,为了此次行动,第二战区司令部早就暗中开始搞起了小动作。
首先以学习深造的名义,晋王将一部分值得信赖的顽固派守旧军官派遣到新军担任主官或者是副手。
其次就是在报纸上污蔑八路军,对八路军进行污名化处理。
所以晋王对这次行动信心很足。
筹备了将近半年的秘密行动,即将开花。
只要能够将新军指挥权抢到自己手里,无异于给于八路军当头一盆冷水。
也让世人都知道,如今这晋省,还是他晋王说了算。(难道不是鬼子吗?)
但信心满满的晋王不知道的是,八路军方面早就已经提前收到了情报。
实际上,此时的第二战区司令总部,早就是对八路军单向透明的了。
就在杨爱源踏进司令部报告“密令已发”的同一时间,甚至更早,在八路军总指挥部内,一部电台正发出微弱却无比清晰的滴答声。
多份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的“冬季集训”密令副本,连同晋绥军司令部后续派出的“接管整编”人员名单、行动路线及暗号,已经静静地躺在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案头。
情报的来源隐秘且可靠,因为发送情报的,就是晋绥军司令部的参谋们。
“果然来了!”
老总叹了一口气,将几份“冬季集训”的密令看了又看,最终化作了失望的叹息。
副总参也跟着摇了摇头:“看来小方同志说得不错,不能对这些军阀抱有任何幻想。”
尽管八路军方面早就有了应对的手段,但说到底,这还是同室操戈,是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所以八路军方面一直表现得很克制,只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晋绥军明白现在更应该做的是什么。
但很显然,晋绥军的表现——或者说是那位晋王殿下的选择,让大家失望了。
“晋王这是要效仿‘四一二’,在晋省对我们领导的抗日力量下手,他就不怕影响到抗战大局吗?”
老总脾气火爆,气得狠狠拍起了桌子。
“好啦,消消气吧,既然晋王筹谋这件事已经半年之久,咱们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反击。”
指挥部内气氛凝重却不见慌乱,参谋们各行其是,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老总又叹了一口气道:“算了,启动‘反戈’计划吧。”
“反戈”计划,是八路军针对晋绥军试图对新军动手的情报,酝酿多时的一个周密反制计划。
随着老总一声令下,数支精干的八路军武工队和情报小组,悄无声息地撒了出去。
他们的目标并非决死纵队驻地,而是那些携带“长官手令”、奉命去“接管整编”的晋绥军顽固派军官们必经的路线。
这些军官自认为行动隐秘,却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已在八路军的严密监控之下。
在荒僻的山路、在伪装的车站、在看似平静的客栈,一张无形的网悄然收紧。
或“请君入瓮”,或“半途拦截”,那些肩负着“夺权”使命的军官们,连新军的影子都没见到,就在懵懂或短暂的抵抗中被干净利落地控制起来。
他们身上的手令、密信、身份证明被悉数缴获,成了铁证。
几乎在晋绥军“集训”密令送达各决死纵队的同时,甚至更快一步,八路军的紧急联络员和地下党员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决死纵队主要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的指挥部里。
这一次不是模糊的警告,而是清晰无误的情报:密令副本、缴获的“接管整编”名单、行动方案细节……所有证据都摊开在桌上。
面对阎锡山下毒手想要瓦解新军,向抗日力量开刀的手段,决死纵队的高级干部们在触目惊心的同时,也下定了决心。
甚至原本一部分隶属于晋绥军的高级军官,因为长时间受到八路军思想的影响,选择在这个时候站在了新军一边。
长期以来对晋王消极抗战、积极反八路军的不满,此刻化作了同仇敌忾的力量。
部队内部迅速行动起来,传达真相,稳定军心,加强戒备。
而对于那些顽固不化,选择依旧要跟随晋王走到黑的顽固派军官,新军很快就下定了决心,以犁庭扫穴之态,将这些顽固派军官彻底清除。
政治军事上的斗争,不是请客吃饭,容不得半点温情!
10月21日,就在冀中地区激战正酣的时候,一封来自八路军的通电,震惊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