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班做出来的这两台保温箱其实还有个缺陷——没有备用电源。
一旦遭遇停电,温度、湿度就没法控制了,可能会对保温箱里的早产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对此,科研班的同学提出过用电瓶或手摇发电机提供紧急供电的设想,但被唐植桐给否了。
眼下的四九城,虽然普通百姓家里时常停电或限电,但医院是在保障供电名单上的,可以排除断电的可能。
要说为保温箱提供紧急供电,那也得是针对其他供电不稳定的城市。
唐植桐将这个问题一同让科研班的同学编写在使用手册上,打算交给后面的生产单位去解决。
办完交接,唐植桐骑上自行车慢悠悠的前往史家胡同。
一路上,唐植桐都在琢磨如何跟苗小琴沟通孵化器的事。
勤劳的中国百姓其实在古代就掌握了人工孵化技术,北方一般用火炕,中部地区用缸,南方地区用木桶。
纯纯的人工,里面一点黑科技都没有,温度、湿度及何时给蛋翻面完全依靠个人经验,就成功率来说,不见得比老母鸡高。
这种做法虽然比母禽的效率要高,但一个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哑蛋”,老百姓称之为“毛蛋”,也有人称其为“活珠子”。
活珠子作为食材的时间并不长,据说起源于晚清时的南京地区,爱吃的人奉为圭臬,不爱吃的人连多看一眼都觉得恶心。
唐植桐觉得能发明这种吃法的人肯定是个修仙者,而且是个邪修,正常人谁吃这玩意??
不管怎么说,发明这种吃法也算功劳一件,起码解决了人工孵化失败后如何处理“哑蛋”的难题,算是没有浪费蛋白质。
“小琴姐,我们科研班有位同学受保温箱的启发,决定试着做一个禽类孵化器……”唐植桐将孵化器的基本原理和功效给苗小琴做了详细描述,最后才道明自己的来意:“我想着小琴姐认识人多,能不能请你帮着看看有没有单位有需求,咱国内的也行,国外的也可以。”
由于拿不准国外现在有没有同类设备,所以唐植桐在描述的时候比较谨慎。
“行,我回头打听一下。我听叶主任说保温箱项目成功了?”苗小琴没有嫌麻烦,掏笔在笔记本上将此事记下来,并在后面标注了三角形,以示重视。
“离成功不远了,目前我们自己测试是符合设计需求的,今儿又给产院那边送过去一台,等那边认可了,才算真正成功。”唐植桐呲着牙笑道。
这是唐植桐来到这边以来主持的第一个项目,眼瞅着保温箱一步步成型,就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内心的成就感远比只画图纸要强烈。
“那预祝你们真正成功。”苗小琴笑笑,说道:“叶主任指示要在成功之日为你们庆功,等你那边定了日子跟我说,我去协调副食。”
“好嘞!谢谢小琴姐!我们还打算再做一台孵化器,做完后,我把剩余的经费归拢一下,一块跟你交接一下。”叶主任考虑周到,唐植桐也乐见其成。
前前后后操持了两个多月的保温箱项目,终于可以结项了。
从妇联回到押运处,唐植桐在饭后跟着单位职工参加了一下劳动,在院子里锄了个把小时草。
眼下没有除草剂,而农田里的野草比农作物生命力更顽强,如果放任不管,个把星期下来,野草就能漫过农作物。
野草不仅会跟农作物抢地里的水分和养分,等长到一定的高度,还会跟农作物抢阳光。
为了丰收的希望,农民在种下农作物后,个把星期就得锄一遍地,于是才有了那句农谚“立了秋,挂锄钩”。
在立秋之前,锄和人基本都不歇着,而且干这活很挑时候。
若是放在农民身上,绝大多数会选择凌晨四点来钟去锄地,待八九点钟天气热起来之前回家歇着,任凭锄断根的野草在阳光底下暴晒。
野草的生命力顽强,极个别的在太阳暴晒下会重新扎根,即便如此,农民也不会将野草运出田地,因为锄倒的野草能有效遮挡阳光、减少田地水分的蒸发。
在水利条件不完善的如今,这一点格外重要。
这就造成了除草、晒不死、扎根、再除草的闭环。
押运处这边毕竟跟农村不同,不仅不用考虑灌溉的问题,就连锄地的时间也选在白天人最多的时候。
因为人多,干的工作才能被大多数人看在眼里……
…………
唐蓉今儿收到了唐植桐的来信。
看着信中那一列列的学校和专业,唐蓉很感动,恐怕自己学校里的老师对这些学校有多少专业也没这么清楚。
但面对堂哥的建议,唐蓉有些不太满意,将信收起来,打算回家先跟父亲和大哥商量一下,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咨询一下二哥。
今儿正好是学校放假的日子,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回家,休息是次要的,主要是为了带回下个星期的口粮。
为了让唐蓉更加投入的学习,她这个周末是不用回家的。
按照唐蓉上一次回家时的约定,唐钢会在明天的时候,为她送来口粮。
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距离填报志愿还有一个月,虽然可以等下次回家在跟家里商量,但唐蓉觉得今儿还是回去一趟,尽早把志愿的事情敲定下来。
放学后,唐蓉带上还没吃完的干粮,先去找苏念斌。
姐弟俩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并不在一个学校,好在城区不大,两所中学离的也不远。
“姐,你这是……要回家?”苏念斌看到唐蓉背着包袱,有些惊讶。
为了增加两人的学习时间,按照两家的约定,两家轮流出人在周末给他俩送干粮,两人个二十来天回去一趟就行。
“嗯。你的干粮够不够?不够把我的留下。你有话想跟家里说吗?有什么东西要带吗?”唐蓉过来并不是要约着弟弟回家,而是想着弟弟这边缺啥自己回去给捎回来,这样弟弟就不用多等一个星期了。
“干粮还有呢。你等我一会,我也回去一趟。”苏念斌挠挠头,转身回宿舍收拾东西。
苏念斌听同学说最近路上不是那么太平,他不放心表姐一个人回去。
现在公交车是比小轿车还要稀有的存在,目前只有直辖市及省会城市才会有,安东是没有公交车的。
姐弟俩一边朝林场赶路,一边留意着去林场方向的卡车、畜力车,试图能搭个便车。
不过事情并不是那么顺利,车把式节约畜力,自己都是步行,怎么可能让两个小年轻的搭乘?
这一路上,苏念斌的手都揣在挎包里,乍一看上去就跟摔断了胳膊、打石膏吊着一般,其实他是手里握着刀,借挎包掩饰一下罢了。
这一路,两人愣是没有碰到一辆卡车,等步行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这是咋滴了?不是说这个星期不回来吗?”唐文邦的老伴唐田氏看到闺女回家,还以为她在学校受了什么委屈,赶紧上前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打量一番。
“娘,桉子哥回信了,我想着回来让俺爹和俺哥给看看。”唐蓉将身上的包袱摘下来放在桌子上,说完就要从水缸里舀水喝,姐弟俩从学校出发都没有带水,这一路一滴水都没喝,这会儿嗓子都快冒烟了。
“你这孩子,都大姑娘了,怎么还喝凉的?家里有热水。”唐田氏拦下女儿,抢过水瓢从灶上的锅里舀了大半瓢水。
靳玉梅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按照日子来讲也就最近这几天了,唐田氏作为婆婆,现在天天备下开水,就怕哪天儿媳妇发动了,自己准备不及时。
这要是放在中原的农村,还真不一定能做到,因为那边不好找烧水的木柴,但放在林场就合理了,这边唯独不缺木柴。
“太热了……”唐蓉嘟嘟囔囔,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虚溜着慢慢往下咽。
都是要读大学的大姑娘了,唐蓉知道热水对于女性的友好,宿舍里有在这方面不留意的,每个月的那几天总会疼的满头汗,学习都得用拳头顶着腹部。
不过最近几个月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因为很多同学的周期已经变得不正常起来……
唐文邦没有言语,拿上烟袋和旱烟枪默默地出了门。
自打儿媳妇怀孕后,老伴就不乐意他在屋里抽烟了,说什么桉子说烟对大人、孩子不好。
唐文邦对此是不太乐意的,自己有这几个孩子那会,哪天不在屋里抽烟?
不过这么多年来,老伴极少这么坚持一件事,所以唐文邦大部分时候都很自觉,而且他也很盼望着孙子的到来,毕竟对于他来说,儿子与孙子没有可比性,孙子可比儿子让他稀罕太多太多了。
等抽完两锅烟,再回屋的时候,老伴已经为闺女准备好晚饭,闺女正在埋头干饭。
“爹,桉子来的信。”唐钢见父亲回来,把手里的信递了出去。
关于妹妹高考报什么学校,唐钢一点主意也没有,因为他不懂这个。
“嗯。”唐文邦应了一声,拿起信,背对着油灯看了起来。
一所所高校、一个个专业映入眼帘,这些字唐文邦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就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些学出来都是干啥的?
一遍信看完,唐文邦也算看明白了,在他的理解里,写着“有风险”的,就是闺女有可能考不上;写着“匹配”的,就是闺女正好能考上;写着“浪费分数”的就是闺女肯定能考上,而且分数有富裕。
信的最后有唐植桐的个人建议,唐文邦觉得侄子分析的很好,考四九城电力学院分数富裕就富裕点呗,总比到了饭馆想吃饭,结果发现身上的钱没带够要强。
唐蓉一边吃饭一边偷偷的瞅父亲,想看看父亲是什么反应,但父亲一直没有吭声,这让她心里有些没底。
终于,在唐蓉吃完饭,放下筷子的那一刻,唐文邦才开口问道:“蓉啊,你哥在信里说的很明白啊,你照着报就是了。”
“爹,我们老师前阵子刚给我们讲了什么分数对应什么大学。按老师讲的,我这个分数报电力学院,会浪费几十分。”唐蓉有些犹豫,寒窗苦读十多年,谁不想最后读所好的大学?哪个学生愿意浪费自己的分数?
在老师的嘴里,自己可是努努力有望考清北的学生,即便是对高校再不熟悉,唐蓉也知道清北与电力学院之间的差距。
“你这孩子,别老想着往高了攀。你身上带就只有一块钱,你去饭馆吃饭,有八毛的,有一块的,你选哪个?你哥这种想法稳妥,好歹有个学上!”唐文邦认定了唐植桐的想法,觉得这种做法很稳妥。
“爹,不是这么个比喻法。吃饭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读大学不一样,上什么大学决定了以后人生的高度。”唐蓉这会觉得似乎回家跟父亲商量也不是个好的选择,两人根本想不到一块去。
“什么高度不高度的,你哥在信里说的很清楚,电力学院毕业后直接到电力局上班,坐办公室,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安安稳稳的有什么不好?”唐文邦将信往桌子上一拍,压根不听闺女那套。
唐蓉被父亲这一拍吓了一跳,咬住嘴唇不吭声。
“你还小,不懂这些。有个稳妥的工作比啥都强,别整天净想着攀高,高攀不上,一旦掉下来就摔伤。你哥还能害你不成?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唐文邦想发火,但还是耐着性子低声跟闺女解释道。
填报志愿不会让学生拿回家来填报,都是在学校填报好,直接交上去,唐文邦担心闺女拧巴,表面上答应的好好的,回头自己再偷偷报了别的。
“可那分数……”唐蓉知道唐植桐不会害自己,但她还是有些转不过那个弯来。
“你怎么知道你高考还能考现在这个分数?你以前不就出现过考不好的情况吗?往低了报有什么不好?这样才稳妥!就这么定了,按照你哥说的报!你要是敢瞎报,我就当没你这个闺女!”见闺女还在拧巴,唐文邦直接甩出王炸,用断绝关系相要挟。
唐蓉没想到堂哥在父亲眼中的地位如此之高,见父亲说的决绝,愣了好一会,才含泪点了点头。
唐植桐也没想到自己已经有了唐家主心骨的地位,他之所以让堂妹报考电力学院,福荫子孙的工作只是其中一个缘由,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审查!
大约从1958年高考填报志愿开始(最晚不会晚于1959年的招考季),各高中会对每位考生进行秘密审查,并将每位考生审查结果写在考生的志愿填报卡上。
审查结果基本分为四类:1.可录取机密专业;2.可录取一般专业;3.降格录取;4.不宜录取。
凡是被归在第四档的,哪怕成绩再好,也会被告知志愿填报不合适,没能被录取。
这种审查的主观性很强,唐植桐拿不准学校的老师如何看待唐蓉,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索性建议她报考电力学院。
电力学院不属于敏感院校,而且对于唐蓉的成绩来说把握非常大,再加上后面的工作因素,这确实是最稳妥的选择。